小儿精神障碍——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分析
文章来源:广州脑博仕医院发布日期:1970-01-01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诸多小儿精神障碍中的常见病症,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集中困难、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等为特点,在临床上常同时合并出现,故名儿童多动综合征。以前曾称轻微脑功能障碍(MBD)、因乏脑损害的证据而废用。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80年将其列入注意力不足范畴,在1987年的DSMⅢ-R中称之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国外报道,在学龄儿童中的患病率为4%-20%(一般为5%-10%),我国的调查结果为1.3%-13.4%,比较公认的患病率为3%,男孩比女孩多,约为4:1至9:1。
儿童多动综合征得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可能是以下多因素的结果&mdash &mdash
(一)遗传因素
多动综合征患儿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中,在儿童期患该症者较一般家庭为多。孪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同患病率达100%,而双卵孪生子仅为17%。这些研究支持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二)脑部器质性病变
部分儿童在产前、产时或幼年早期有窒息缺氧、颅脑外伤、感染、中毒及营养代谢障碍,神经系统检查发现部分患儿有神经软体征,如动作笨拙、轮替运动不足,肌张力轻度增高、腱反射亢进或不对称等,少数有眼球震颤、言语困难。脑电图约50%出现轻微异常。但这些改变并不具特异性。另有报道,患有妊娠高血压中毒综合征者所生的孩子以及早产、足月小样儿,在儿童期该病患病率与正常儿童相比并无差别。因而多动综合征与脑损伤的关系尚难定论。有人认为,国外近20&mdash 30年来发病数量的增多与妇女吸烟增多有关;因孕妇吸烟可引起胎儿尼古丁中毒。
(三)生物化学因素
有人认为多动综合征的发生与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实验证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mdash 羟色胺等的不足可能与该症有关。因为此类物质的不足可使兴奋系统占优势,脑的抑制机能减弱。这样可使小儿对外来的各种刺激不加选择地作出反应,以致引起过多的活动和注意力的不集中。[NextPage]
(四)神经生理学因素
有人认为该症可能与大脑前额叶发育迟缓有关。前额叶在生物进化史上发育比较晚,此区的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也比较迟,多动综合征患儿则更晚,至少年期后才完成,遂于青春期后多动现象减少,注意集中困难改善。
(五)心理因素
在正常儿童,对内驱力和外界压力可通过自我教育来控制.而儿童的自我教育的比较好方式是用语言来表达其感受,但多动综合征患儿用行动代替了说话,从而表现出各种行为问题。另外,社会性学习(环境榜样的影响)对儿童的行为有影响。因此家庭内部关系紧张,父母离异,儿童在家得不到温暖,学校功课负担过重或缺少文体活动等等,均可诱发本病或使其症状加重。
(六)其他
铅以及食物添加剂等近来报道有可能导致多动的发生。
小儿精神障碍,是目前比较常见也是比较严重难以治疗的精神障碍,许多没有及时治疗,然后导致精神分裂症。而多动综合征症患儿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较高,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影响社会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