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各阶段的不同治疗原则
文章来源:广州脑博仕医院发布日期:1970-01-01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造成组织血流供应不正常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进展缓慢,常因座中引起急性加剧,病程波动,由于侧枝循环学抽样调查发现其时点患病率为0.45%。,城乡患病率之比约为3:1。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然后常发展为痴呆。在治疗该病症时需按照发病期的不同特点施行相应的治疗原则&mdash &mdash
⑴ 前驱期:
①一旦明确了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前驱症状,应立即治疗。但早期高血压虽然血压升高但不稳定,不一定应用降压药。
②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目的在于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使病人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恐惧及悲观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③正确调节饮食和生活节奏,少进盐,素淡饮食,戒烟戒酒,睡眠和适当活动。
④以适合病人及其家属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⑵ 急性期:
①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
②一般治疗:应注意病人饮食、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鼓励适当活动,预防感染,尤其预防肺和尿道感染。
③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极化治疗,降压药物、益智药与脑代谢改善药等,应尽早使用。并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与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治疗必须兼顾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等。根据高血压病临床分期选择适当的降压药,但不宜使收缩压降得太低。如有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菸酸、菸酸肌醇酯、地巴唑,或中药丹参、当归、赤芍、桃仁、川芎等也可应用。[NextPage]
应根据精神症状特点使用精神药物,如控制兴奋,以bz类较好;对焦虑抑郁综合征,可适当合并使用抗抑郁剂与抗焦虑药;对于幻觉妄想症状,可选用抗精神病药。用量要小,增量要慢,症状控制后应尽早逐步减量或停药;对意识障碍可用脑细胞代谢药,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如伴有巴金森症,可用安坦、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治疗。
⑶ 恢复期:
①减少应激、改善症状,减少恶化可能性,增强病人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如一组药物已使病情缓解,应续用同量3~6个月后,再考虑减量和维持治疗。
②过分迫使病人完成高水平(力不能及)的社会功能,可使病情恶化的风险增加。
⑷ 期:
①病人维持和改善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使重又出现的症状得到治疗,继续监测治疗不良反应。
②长期的药物治疗计划应仔细权衡药物不良反应与病情恶化的风险。
③对卒中发作后遗的瘫痪、失语等,可作针灸治疗及坚持恢复功能的训练。对智能损害病人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加强护理。
④以往认为心理治疗对老年人帮助不大或不合适的观点已经过时。现在心理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老年疾病必须考虑的措施。心理治疗所针对的不只是临床症状,而且涉及老年问题。器质性精神障碍越重和越危及到老年人的性与独立性,也就会越多地表现寻求依靠与帮助的退行性行为。需要注意,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中,不应对老年人要求过高,仅仅是丰富、充实的生活也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老年人的心理治疗中,应特别注意移情现象,对老人的体贴、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不仅要使老年人感受到接纳和认同,而且要理解其弱点和奇特之处。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治疗技术重点为心理支持、援助和交往。